【未來大人物】楊荏傑:只有雙手才能打造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30歲以前,你敢做什麼樣的夢?
大人物友站「關鍵評論網」找到全台灣30位30歲以下的未來大人物,他們不再等待別人創造奇蹟,選擇勇敢追夢,更不吝嗇付出對社會的關懷;現在,一起來看這群年輕人的故事吧!

---
七十幾歲的黃阿姨,每天晚上七點從自助餐店下班後,便得趕著回家照顧五十幾歲,行動不便的兒子。楊荏傑還記得第一次去她家訪視時的情景:「觸目所及,真的就是家徒四壁。」

由於兒子行動不便,黃阿姨得每天幫他洗澡。兒子坐在椅子上,但由於身體扭曲,無法在椅子上保持平衡,所以曾摔下來好幾次,每次都摔的頭破血流。因此,洗澡這件事情對母子倆而言,每次都格外艱辛。「別說UD通用設計了,連基本的輔具都沒有,真的只有痛心疾首四個字可以形容我的心情。」楊荏傑當時心想,自己已經看過夠多弱勢的人了,但社會上還有多少這樣的人無法幫到?黃阿姨沒讀過書,她哪知道可以請人看護,根本連打電話給誰求助都不知道。

於是楊荏傑趕緊打電話給輔具中心要了一個二手的洗澡椅,然後親自送過去。

「剛開始的時候我很憤慨,覺得自己很無能。但是看了一個兩個、五十個上百個類似的個案之後,我發現自己不能憤慨,應該要冷靜下來,找出方法跟模式,才能幫助更多人。」楊荏傑回憶,「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專長,」他停頓了一下,「憤怒並不會種出種子。」

在助人的過程中,楊荏傑不但渡別人,同時也渡自己,讓別人好,也讓自己更好。楊荏傑義無反顧以雙手夯實他的理想,陸續創辦長期照顧社會企業的「CareBest 家倍安」,與改善教育的「博雅青年講堂」,「讓所有好事都活下去」。


【未來大人物】楊荏傑:只有雙手才能打造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照片圖說:不到六坪的家倍安辦公室,楊荏傑在這裡打造居家照護願景

三流之地的階級之旅

今年29歲的楊荏傑,從小在萬華長大,是個不折不扣的艋舺小孩。他所生活的寶斗里,可說是萬華地區最亂的地方。「那是個三流之地:充滿流氓、流鶯跟流民。」楊荏傑說。

這樣的生活背景並沒有讓他對階級產生仇視,反而讓他提早體會階級與環境對人的影響。對於人性,楊荏傑即使未能參透,多少也了然於心。考上建中後,在學校裡他看到許多天才、神人,然後一路唸到台大。在校期間擔任委員助理與系學會幹部之後,投入他所謂的「反抗軍」,參與社會運動,進一步拓展他的視野。這段期間,看似平步青雲一路順遂,但楊荏傑也坦承,「一開始簡直一片混亂。」 


我從來沒想過將來想做什麼工作,一切都是從混亂開始

「其實念大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人總會有混亂的時候。而且我讀的是人文,所以更混亂。尤其是我是讀最混亂的兩個科系:理想主義的哲學跟現實主義的政治,所以當時是既混亂又衝突又痛苦。」楊荏傑笑著說。

楊荏傑一路在這樣的混亂中摸索前進,同時碰到人生第一次的挫敗。

大二時,個性直率的楊荏傑接下系學會幹部這個系上同學眼中的「屎坑」,並且讓當時低迷的系學會聲望扶搖直上。但也是在這當中,楊荏傑開始體會被扯後腿,同床異夢的感覺。「我是一個有話直說,講話不會拐彎抹角的人,外在的流言對我而言不是那麼重要。只是當時不是很懂為什麼會這樣,甚至那時候我還哭過,想說我都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大家還要我怎麼辦?大家應該是要一致向外,一致往前,一心向善才對,那時候很單純會這樣想。」楊荏傑回憶道。

經歷過學生組織的修羅場,並擔任立委助理以及後來投身社會運動,行走不同的體制與人情,楊荏傑有了冷暖自知的體悟,並從中找到自己向前的養分。

「後來我想清楚,本來就不會有人來幫你,甚至有些人還會為了反對而反對,大家並不會跟你一致向前。但其實你應該要感謝這些人,因為他們完善了你的論述和價值,你會變得更好,你的信念會更完整。」楊荏傑說道。

「而第二個體悟是,光有理想沒有用。沒有手,你的理想不會付諸實現,必須當一個『實際』的理想主義者,才能把理想化為現實。」他強調,「馬克思說過,知識分子只有在勞動的時候才會帶出思考的意義。」

「說的更白一點,如果我沒有成立公司,我就養不起人;如果沒有營業額,人就不會來。」

從理想主義者成為落土下地的開拓者,楊荏傑貫徹以手代口,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體制與他人,從中找到自己的calling(使命),陸續開出累累花朵。


行走荒地播種,開出遍錦繁花

「投入家居照護這塊領域之後,我才發現這根本是塊荒地。」

2010年,仍在就讀研究所的楊荏傑與知識生產力協會的林偉正合作,創立CareBest家倍安,投入家居照護產業。「我爸爸中風過三次,心臟裝了八隻支架,號稱百萬心臟。除此之外,我覺得他未來失智的機率非常的高。」楊荏傑解釋,「再加上當年爺爺奶奶生病在家裡由外籍看護照顧時,我要找輔具卻什麼資源都沒有。」擔心家人的狀況加上凡事自己做的個性,讓他一頭栽進家居照護的事業,也發覺這是一塊有待開墾、辛勤耕耘的荒地。

但NPO組織的薪酬有限,當年還很年輕的楊荏傑,免不了會陷入與同儕比較的思維中。「當時有個外商的offer是月薪八萬以上,但是NPO的執行長最多就是六萬,根本請不起我這樣資歷的人。」楊荏傑雖然這樣說,但他的眼神卻顯露著堅毅與熱情的光芒。

「所以後來有朋友問我,是什麼支持我做到現在,我想了一下,大概就是『使用者的笑容』吧?當我看到使用者對我笑,感覺我救了他,這樣就夠了。」 


讓學生們了解「我是誰」而不是「我會什麼」的博雅教育

某次楊荏傑到中壢的萬能科技大學對學生演講,有位學生寫FB訊息給楊荏傑,說他也好想變成像楊荏傑這樣有趣的人,但不知道該怎樣開始。「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晚上。我一直在想,他們明明不是在偏鄉,卻沒有人或資源可以幫助他們。每個人都強迫他們選擇,但他們需要的其實只是陪伴,陪伴他們做選擇,給他們方向而已。」楊荏傑說起這段回憶,仍是激動不已。

「我當時深深感覺到一個人想要抓住東西,背後卻一直有東西拉住他的感覺。」在這樣的脈絡之下,楊荏傑回憶起自己念大學時所曾經遇到的困境,當下起心動念,開始有了想要改變現下台灣重視「technique」,缺乏人文底蘊的教育環境的想法。

一有想法就付諸實行,是楊荏傑的行事態度。在2012年的「Change-Makers」聚會上,楊荏傑上台正式將他的想法介紹給其他的成員們。就這樣,他與當時仍在HTC服務的葉佰蒼等人合作成立博雅青年講堂,讓因為學校與金錢門檻而被排拒的孩子們,有個可以免費接受體制外豐富人文教育的地方。

「我能夠理解階級存在的事實,但希望可以去破除它。大家總喜歡講平等,但平等的意思並不是代表每個人都是老闆,應該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老闆。我要讓大家知道,有信念的人就可以做的到,做到立足點平等這件事情。」楊荏傑強調。

於是,博雅青年講堂成立近三年來,制度在實踐當中不斷修正,去年更加入了mentor(導師)制度,讓每位上課的年輕學員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講堂裡頭的每位mentor都來自不同的職業背景,我要求他們陪學生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至少陪他們去看電影,逛博物館等等,去跟他們聊不同的電影。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們了解到『我是誰』而不是『我會什麼』。」楊荏傑補充。


【未來大人物】楊荏傑:只有雙手才能打造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照片圖說:紙上重重寫下的名詞,是楊荏傑以時間換來的體悟

我是公司能力最差的人,我什麼都不會

有著鋼鐵意志不斷向前的楊荏傑,在他的多年好友曾筱芸眼裡,是個不折不扣,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看似強硬的外表下有顆柔軟的心,不但自我要求甚高,重點在於他的邏輯清晰,組織力及執行力超強。所以可以從無到有,一手帶領核心團隊建構博雅青年講堂的制度,並募集各項資源。

對此楊荏傑認為,自己天生個性直率,念書或作事都很「跳」,所以這樣的彈性讓他可以有許多空間能夠容的下人,也容的下事。因此,大學期間參加資訊種子培訓計畫,乃至於之後就讀企業管理博士班,也就合情合理。無形當中建立起楊荏傑橫跨多領域的多元能力,讓他從理論到實務,人文到科技,都可以游刃有餘,擔任起橋樑的工作。

「我是公司能力最差的人,我什麼都不會。比方網路我不是最強的,論醫療論照護,我也沒有一項是可以比過其他專業人士的,但我可以把大家湊在一起。」楊荏傑說起自己,笑談中滿是柔軟的謙遜。

「如果往前回溯看會發現,這些都是過往所累積的東西而產生的成果。如果沒有這些經歷,我無法撐起現在的局面。如果我沒有在家裡的公司服務,我會看不懂系統;如果我沒有讀科學的東西,我無法理解醫護;如果我沒有接觸社會科學跟哲學,我看不懂社會工作所需要的質化能力。一樣樣拼裝起來才發現,這根本就是我的calling。」 


你有哪件事情持續作了超過三年?

不過,遊走於各個領域的楊荏傑,他的哥哥倒是給了他一記棒喝,並影響至今。

大三的時候,當時的楊荏傑不但擔任系學會幹部,同時也是委員助理,並在大陸社投入社會運動。多采多姿的生活,讓他每天都有不同的目標。「有一天他問我,你哪件事情做超過三年?自己仔細想了想,還真的沒有。」楊荏傑驚覺,雖然自己投入在許多領域當中,但真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持續三年以上。「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我們有太多事情都是短暫的,忽略時間積累的重要。」「持續」的困難,讓他堅守每件事情持續三年以上的原則,至今不墜。


【未來大人物】楊荏傑:只有雙手才能打造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照片圖說:密密麻麻的行事曆,將楊荏傑的時間徹底佔滿

只有雙手才能打造出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回首大學至今的經歷,楊荏傑認為除了凡事力行,多做少說之外,也強調「integrity」的重要。「艾森豪曾說過:The supreme quality for leadership is unquestionably integrity」,楊荏傑在紙上,重重寫下「integrity」這個字。

「integrity在我生命當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整合,一個是正直。因為你正直,所以大家會相信你,不認同你就不會相信你;第二個是領導,你必須有領導能力才能把大家整合起來,也就是你的能力。」

問起楊荏傑還有什麼想要分享給現在的年輕人,楊荏傑笑著說,他不認為自己是大人物,但他認為人應該要懂得畫出自己的座標系,知道自己在哪裡,不能忘記自己是誰。「我每天早上起來,面對自己,我自認為不會愧對自己的笑容。」接觸過黨國菁英階層和「上面的人」,這段菁英之旅並未讓他忘記自己,「如果只是求名,應該不會去做這些外人所認為的傻事。」他笑著說。

楊荏傑認為,「真正的leader,真正的大人物,不是去指揮別人,而是讓大家學會相信,並且站在一起,聽大家講話並且把事情作成的人。而這就是大人物的使命,然後持續下去,正直地對待別人。」

「只有雙手才能打造出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楊荏傑以十多年的青春在荒地上淬鍊別人眼中的傻事,點出朵朵繁花,永遠讓自己的雙手跑在第一線,這就是楊荏傑面對自己過去和未來的時光,最佳的註腳。


--

本文摘錄自關鍵評論網

想了解更多台灣年輕人的追夢故事?快來看未來大人物系列專訪吧!
【未來大人物】楊荏傑:只有雙手才能打造理想,大腦跟嘴不行



延伸閱讀
【設計大人物】蕭青陽大俠,讓設計返璞歸真
【設計大人物】專訪Lu’s 從宇宙歡樂啟程
【未來大人物】推不倒的迷你巨漢陳郁翔:我要超越Uniqlo,成為照顧大家的英雄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關鍵評論網 ------

DaMan Staff

50年老房子優雅改變,複合藝術、設計、造型、咖啡、甜點的生活新態度

水泥牆也能很夢幻!透光讓水泥有無限可能~

推薦閱讀

更多社會企業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