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系列表演〈在廢墟拾月搜尋失落文本的聲音裝置(與片段的行動)〉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系列表演〈在廢墟拾月搜尋失落文本的聲音裝置(與片段的行動)〉

活動時間 2018-12-22 - 2018-12-22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活動資訊來源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結束倒數
-1952

活動場次

時間 地點 價格 前往訂票
2018-12-22 13:30:00 107展覽室

活動內容

  表演〈在廢墟拾月搜尋失落文本的聲音裝置(與片段的行動)〉

導演: 黎煥雄

時間: 12/22 (六) 13:30, 15:00, 16:30

地點: 107展覽室

►開演前30分鐘開放現場報名,領取號碼牌,人數40位為上限。

「就講一個拼裝性格吧!我覺得有一點是這樣子,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變形、組裝性。這些組裝性格,其實從『拾月』就已完全透顯出來了。第一,王墨林號召,然後我們就開始組裝。組裝起來之後,河左岸的那一部分,完全就是Collage的美學…。它也沒有真的形成一個外在美學的形式脈絡。但是在內在精神裡,我們就真的很會拼貼,或是說互文。而我其實一直很好奇那個東西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我會隱隱約約地覺得「拼貼」是不會被單一系統立即消化或吸納。因為我們對於「收編」這件事情,一直有某種敏感度。」(黎煥雄)

於是,三十年後,這一份混雜著濕濘汙泥、被遺落在演出現場許久的語言文本,在一個曾經年輕、現正屆於初老的劇場導演的感傷凝視之下,再度召回、組裝、變形。這些語言及動作一度透過聲嘶力竭、幾近歇斯底里的演員呈現,然而透濕的字眼被忽略在更強大的風雨之內,而現在又更加微弱於時間距離外。重探其實見證的是不可重現,私人歷史、集體歷史都封印在「記憶」裡了,廢墟消亡成鬼影,這些,又將映照出誰的未來的記憶鬼影?

河左岸劇團在1987年的《拾月-在廢墟十月看海的獨白》除了第一段原創文本外,另外根據海納.穆勒劇本「哈姆雷特機器」、中國文革傷痕文學作品「反修樓」(東東)、馬奎茲小說「依莎貝在馬康多看雨的獨白」等作品發展排演。演出地點在淡金公路海邊廢棄的造船廠房內,演出時風雨交加、滲入空屋內遍地泥濘,本劇另雜以戶外的演出片段,以風雨、海浪為背景。

2018年的〈在廢墟拾月搜尋失落文本的聲音裝置(與片段的行動)〉嘗試撿拾拼貼已佚失的劇本,回應無法復刻的現場,進行當代概念再創造。


製作團隊

導演與文本重建:黎煥雄

聲音與現場事件演員:劉廷芳,楊奇殷,崔台鎬

錄音與混音:陳以霖

行政協調:人力飛行劇團   

 

報名期間:2018/12/10~2018/12/10 

同類別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