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陳亮璇《時時》。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2017 臺北美術獎獲獎名單於去年 11 月揭曉,首獎由 1994 年生的新生代藝術家王煜松獲得,適逢臺北市立美術館內部整修,展覽移至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參展藝術家與評審團、開幕嘉賓合影。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今年參展藝術家共 13 位,優選藝術家為吳其育、洪瑄、姚仲涵、陳亮璇、孫培懋,入選藝術家為江凱群、楊季涓、蒲帥成、吳思嶔、邱杰森、李承亮、黃逸民。由去年增設的觀眾票選獎,從網路改為現場投票的方式。第一階段開票結果已在本月 25 日公布,獲獎數前三名高票的作品分別是李承亮《路上的萬年站》、姚仲涵《動次動次+光電獸#2-天花板》、洪瑄《供帝居》。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獲首獎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藝術家王煜松。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王煜松成長於花蓮,他閱讀作家楊牧〈花蓮白燈塔〉一文,遙想過去曾矗立於港邊,卻已經遭到炸毀的白色燈塔。「想像燈塔曾經存在的樣子,就好像墮入那個時空裡面……」他說,開啟了一次追尋燈塔遺跡的旅程。

王煜松對港邊的地貌做過調查,仍找不到燈塔遺跡,決定以寫生的方式留下紀錄。他游入燈塔過去所在的海域,以鋼板代替畫紙,在上頭刻下刮痕。他也將攜帶鋼板、游入海中的過程,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來。他說明:「拍攝它時,周圍的影像都會融入鋼板的畫面裡,我覺得這個過程好像也是一幅繪畫的呈現。在海下繪畫時,感覺最深刻是一直看到我自己,看到我在環境裡掙扎、搏鬥。」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當時海流強勁,他也想測試自己的極限,在海裡繪畫的過程約九分鐘,卻感覺好像過了幾小時般漫長。從閱讀引發創作動機,一連串的追尋歷程裡,傾注了對家鄉過往的想像。


姚仲涵《動次動次+光電獸#2-天花板》顛覆日常生活經驗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姚仲涵。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姚仲涵《動次動次》。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姚仲涵《光電獸#2-天花板》。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聲光藝術家姚仲涵擅長轉化日常物件的特質,探索藝術裝置在環境中的更多可能性。他將《動次動次》設於牆面,一排裝置向下投射光束,當觀眾觸摸它時,將發出相對應的電子音效;它們各自代表的音階也不相同,像個大型的樂器,觀眾可以藉由互動譜出特殊的曲調。

《光電獸#2-天花板》則裝設在天花板上,在燈光明滅之間,讓當代藝術館富有歷史的天花板夾層顯現,而聲光的閃動,賦予 LED 燈光裝置生物般的活力。展場裡的視聽體驗,挑戰了觀眾對日常生活物件的想像。


陳亮璇《時時》拍攝小市民的空間行旅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陳亮璇。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時時》是陳亮璇的影像作品,在此之前已完成《日日》,以及未來將推出的《年年》,是一連串關於台北時間的三部曲。片中主角是藝術家的母親,請她在台北的城市角落裡,重演平凡居民的生活片刻。例如乘坐捷運、收看股市、在河濱種菜、帶孫子……等行為。母親的身影被放大、投影在展間牆上,好幾段影像圍繞著觀眾,乾淨的畫面、緩慢而奇幻的音樂,讓日常生活變得有些玄妙。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陳亮璇《時時》。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陳亮璇《時時》。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陳亮璇說明,這些影像其實代入了許多的反思:「這些是大家不太會注意到的,屬於市民生活,不是歷史大事,但又是推動城市前進的核心。好像是跟我無關,卻又能代入的過程。這些時間不能成為史詩,但有一些批判性在裡面,尤其是對自己。我其實是很乖的孩子,由家庭全力支持讀書,但它不是自己的目標,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價值。同時這也是中產階級往上移動的過程,媽媽的生活都隨著這個目標走,在我之後,她又把心力投向孫子輩。」

在重複的片段中,陳亮璇安排了幾個魔幻時刻,像是咖啡杯突然冒煙、在天空中飛翔,都是生活裡小小的異想,轉瞬出現又消逝。觀看這位母親時,觀眾似乎也能代入自己的角色。


洪瑄《供帝居》將傳統水墨引入施工場域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洪瑄。圖 / 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洪瑄《供帝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洪瑄《供帝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洪瑄《供帝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


洪瑄的《供帝居》將傳統文人階級所賞玩的水墨畫,和工地的物件結合,兩者的融合塑造出巧妙的反差感。例如,寫上「禁止進入」的塑膠警示帶,背後卻是以水泥臨摹《清明上河圖》的城市景觀;而紅白相間的塑膠袋上,則以菩提葉形狀的十八羅漢圖來表現;將水泥塊轉化為太湖石……等。水泥與水墨媒材的結合,不僅是對媒材精神的挑戰,也銜接了古代與現代生活的趣味。

「觀眾票選獎」投票截止日到 1 月 28 日,預計 1 月 31 日公佈得主。詳情可上北美館臉書查詢。


--
臺北美術獎首獎 王煜松《花蓮白燈塔》海中寫生歷史遺跡
非池中藝術網,看精彩的藝文影音,讀優質的藝術新聞。非池中立志搭起網路讀者與藝術欣賞間的橋樑,我們深信,藝術能用最易懂的形式,用網路訊息即時與快速的特性,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藝術,用藝術改變社會。


延伸閱讀
超夢幻的 teamlab 光之祭展覽福岡絢麗登場中!
2017高雄設計節 Yes! We Are Open! 設計開放中
以髒話為名:英藝術組合 Gilbert & George 抱持初衷做藝術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非池中藝術網 ------

非池中藝術網

《伊藤潤二驚選集》動畫登場,第一集不是美女富江

【大人物今日誕生】1 月 6 日 — 堀井雄二

推薦閱讀

更多看展覽

更多非池中藝術網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