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吞食部】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對自由的追求不分階級,各種形式的掙扎普遍存在於眾生。這是導演史提夫麥昆至今三部長片,亦可視為三部曲的題旨所在,從第一部《飢餓》到第二部《性愛成癮的男人》,麥昆片中的主角處境可說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身陷囹圄之人,禁錮他們的可以是政治理念,也可以是心理疾患,只是前兩部的人物都還有轉圜餘地,到了第三部《自由之心》,麥昆繼續向下關注,終於探到了底,那是因為與生俱來、脫不去洗不掉的膚色種族,而讓身體靈魂都被強行剝奪的一類:黑奴。

【電影吞食部】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黑人導演拍黑奴題材,在奧斯卡贏面很大,贏面大通常意味必須與美國史正襟危坐地手牽手,好在麥昆是英國視覺藝術家出身,觀點更加開闊,沒有太多曉以大義或情緒渲染,甚至能說存有一些實驗和留白味道,這在幾個凝結般的長鏡頭中可以發現;而唯一比較作態的,是身為製片人之一的布萊德彼特,客串了一位從天而降(好吧其實是加拿大)的救命恩人,因著自身良知而決定幫助主角索羅門証實自己的身分。


【電影吞食部】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除了議題的延續性,本片與前作的另一相似之處是,如果你注意過《性愛成癮的男人》開場與結尾同在地鐵中響起的主題樂曲,你便會在觀賞本片時感到相當耳熟,儘管不同作曲人,但兩首曲子實在很像。

《自由之心》的1841年裡,本是自由人,卻被綁架淪為奴隸的索羅門留下一句名言:「我不要只是生存,我想要生活。」(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然而還有另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是不久以前強尼戴普說的,他因為受夠了出道初期被強加於身的偶像包裝,於是在九0年代某次訪談中這麼聲明:「我向自己發誓,從今以後只做真心想做的事,無論那要付出多少代價。」
 

【電影吞食部】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你可能懷疑,萬人擁戴的一線紅星有什麼代價好付出,但是,一旦踏上頂端階級之人,往後要不是翱翔天際,要不就是重跌谷底,並沒有中間地帶,追根究柢,這與心靈自由事關重大,否則,看看那些崩壞的大明星。

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樣是付出代價的:為安居付出的房貸、為樂業付出的健康、為身分地位付出的太多青春時光。170年後,現代社會的自由仍然是生存,還不是生活。


 

------作者簡介------
【電影吞食部】只是生存,還是生活?─《自由之心》
孫志熙
現任電影雜誌編輯
吞食電影並永遠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迪士尼卡通海報如果說了實話…
懶得洗頭嗎?參考一下電影裡的骯髒辮子角色吧
昆汀塔倫提諾的熱血,總是等於角色們的流血。─《決殺令》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DaMan Staff

浪漫氣氛推手~使用 USB 充電即可的瓶塞燈

換個模樣,也能嗶

推薦閱讀

更多電影吞食部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