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 MAKER為海洋發聲,一窺海平面下的美麗與哀愁

地球約有71%的面積被水覆蓋,其中海洋佔比大約是97%,實為大自然的生命之母,然而,自1950年代開始,人類使用塑膠製品的頻率大增,塑膠製品的產量也不斷提升,沒有妥善處理的塑膠垃圾、廢棄物就這樣悄悄地進入孕育許多生命的蔚藍海洋,嚴重的海洋污染議題隨之躍上檯面,各式海洋保育團體雨後春筍般成立,期望化解海洋的哀愁,還給生命之母一片美麗蔚藍的面貌。
海洋無聲抗議
海洋生物誤食垃圾致死、海龜鼻孔中驚見異物的消息頻傳,禍害海洋中的生命,此外更上升至全人類議題,像是魚蝦吞入容易吸附重金屬及有毒物質的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傳遞,累積在生物內臟和肌肉組織,最後可能就被人類吃下;珊瑚共生藻凋零,造成海水酸化及全球暖化等,這片蔚藍的生命之母正無聲地向陸地上的人們抗議。

OCEAN MAKER為海洋發聲,一窺海平面下的美麗與哀愁

而隨著科技發展與海洋環境受到重視,近年來不乏許多保育措施與環保人士投入,政策上也跟進實施減塑措施,像是加強民眾資源回收概念、速食業採用紙類取代塑膠類產品包裝、不提供免費塑膠袋、宣導使用海洋友善的藥妝產品等,各界都期望能從源頭開始管控,為減少污染盡一份心力。

除了意識抬頭外,當前已造成的污染究竟該如何處理呢?現行的港灣垃圾清潔方式,主要有「人力清潔」、「清潔船」兩大方案,而除了依靠人力來移除垃圾,也借助科技的力量,加速清除垃圾,早日還給海洋一片蔚藍。

海洋吸塵器,微小垃圾也不放過
由荷蘭青年史萊特(Boyan Slat)成立的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多次嘗試、測試後,在2019年成功利用「海洋吸塵器」打撈垃圾,透過海洋的自然動力被動蒐集垃圾,更將這些垃圾製成永續產品出售,建立價值鏈,以提供清理工作所需資金。

OCEAN MAKER為海洋發聲,一窺海平面下的美麗與哀愁

海洋吸塵器是一個由長 600 公尺、深 3 公尺的塑膠浮筒所形成的圍欄,可攔截海面上下漂浮的塑膠碎片,利用降落傘來控制其漂流速度,並透過發射器與感應器定期透過衛星回報狀況,讓蒐集垃圾的拖網漁船前往清理,小至1公分長的塑膠微粒都能被捕撈到。而工程團隊的下一個重大挑戰,將是處理系統長期耐用度和持續留著塑膠垃圾的能力,團隊曾表示, 5 年內可有效清除太平洋垃圾帶,實現人類與環境共存的願景。

OCEAN MAKER為海洋發聲,一窺海平面下的美麗與哀愁

5G湛鬥機無人船,自動清潔不費力
而台灣也有一群熱血青年,成立台灣湛藍海洋聯盟,研發了海洋垃圾自動化清潔機具「湛鬥機」,努力地和海廢戰鬥,彷彿一台海上版掃地機器人,期望找回大海的湛藍純淨。

從一開始以樂高拼出機具的雛形,接著做出原型,團隊成員一次次深入垃圾海中測試、修正機具,最終誕生了這款湛鬥機,主體為雙船體結構中間擺輸送帶構造,輸送帶能夠沒入水下並調整角度,聚集漂浮性海洋垃圾,接著向上運送,將垃圾送至機器後方的蒐集籃。

其目標就是能不間斷的清理港口垃圾,等到機具垃圾裝滿了就請人回收,更在今年(2022)宣佈搭載著中華電信5G系統的遙控「湛鬥機無人船」加入清潔團隊,持續推動海洋垃圾移除計畫,同時預計年底推出配有自駕功能的全自動系統,可以克服更多環境上的困難,自主巡航收垃圾,減少工作人員的風險。

海洋的未來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清掉塑膠垃圾,海洋就真的能回歸潔淨?」反映出現今的海洋污染,不只要解決當前問題,更要從長計議,透過教育從根源解決汙染問題,提升人們對於海洋環保意識,進而徹底改善海洋生態。然而不只是海洋,地球上的每片地、每塊土,都需要人類的愛護與重視,值得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專家、達人運用自身專業,加入環境保護領域,一起當「大自然的Maker」,守護地球。

vMaker台灣自造者
vMaker 台灣自造者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委託MakerPRO營運之網站,志在建立一個能夠提供自造者(maker)們互相交流技術、展示、討論的場域,一方面針對國內自造者的需求提供服務,一方面積極延伸社群範圍,使「Do It With Others(DIWO)」的手作精神更為普及。

官網Facebook

本文為大人物 X vMaker台灣自造者 合作文章,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連結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email protected]

DaMan Staff

自駕車時代來臨!除雪車、腳踏車、掃街車皆可實現自駕

嘉義火車站微改造亮點!大廳、月台、指標改造重現摩登車站古蹟面貌

推薦閱讀

更多大好話題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