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以及他人》(Hitler vs. Picasso and the Others)宣傳海報。圖/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一個聳人聽聞的發現、一個祕密的收藏、納粹政權壓迫下的藝術家,導演克勞迪•歐波利(Claudio Poli)透過演員托尼•瑟維洛(Toni Servillo)的口,在他今年新出的紀錄片《希特勒對上畢卡索—以及他人》(Hitler vs. Picasso and the Others)中道出藝術的可塑性與當時藝術家的困境與缺憾。


↑《希特勒對上畢卡索—以及他人》預告片。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藝術能帶給世界什麼?藝術該帶給世界什麼?本片透過藝術展覽、歷史學家、新聞片段、策展採訪等,探索藝術作品闡述的操縱性,一探藝術如何化為政治宣傳。

自1933年希特勒(Adolf Hitler)當政後,納粹政府便展開一系列的文化解體活動,追溯,或更說是塑造了德意志與雅利安人優等的文化「傳統」。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恩斯特•路德維希•克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Zwei Akte auf einem Lager》,1905。克爾希納的畫有超過600件被劫取或銷毀,於1938年自殺身亡。圖/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在當時,一切不符合希特勒理念的古典美學藝術都被視為對德意志文化道德有害且必須清除的「墮落藝術」(Degenerate Art)。這包含表現主義、達達主義、立體派、野獸派、甚至是梵谷(Vincent van Gogh)、塞尚(Paul Cézanne)等人,想當然爾畢卡索(Pablo Picasso)亦在其中。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Film still from Hitler vs Picasso and the Others,2018,圖/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本片故事開端在1937年,納粹政府在慕尼黑(Munich)同時舉辦兩個展覽,一個由希特勒親自策畫頌揚古典藝術的「偉大的德意志藝術展」(Grosse deutsche Kunstausstellung),另一個與此相對的,是納粹政府為「淨化」美學所辦的「墮落藝術展」(德語Entartete Kunst。編按:很諷刺的,這個詞是由猶太醫生麥斯•那魯道(Max Nordau)於他的著作《墮落化》(Entartung)中所創的詞。書中大力批判現代化的來臨與相關道德墮落。)。

在「墮落藝術展」中展示了650件從博物館、私人收藏、甚至藝術家手中劫取的現代作品。展覽廳分成褻瀆性的、猶太藝術家、批評德國士兵、危害德國女性名譽等不同的主題。其中一室佈滿抽象畫作,名為「精神失常室」,將那些「醜陋」與抽象的藝術表現跟瘋狂、不正常、道德墮落、基因低劣者等畫上等號。

被「教育」的參觀者看到的是散亂不著邊際的作品掛設與帶有指責性的塗鴉字眼,在這樣的陳設下,藝術品看似一文不值,這並非推廣藝術的展覽,甚至可以說根本無關美學理念與宗旨──而是場文化的清掃與重構。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Film still from Hitler vs Picasso and the Others,2018,圖/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在這樣的背景,導演分別講述了三個相關的事件;「21號甜蜜公寓」(21 rue La Boétie)、「掠奪藝術」(Looted Art)、「德希•古勒特」(Dossier Gurlitt)。身為記者的安妮•辛克萊爾(Anne Sinclair)說起他爺爺保羅•盧森堡(Paul Rosenberg)傲人的收藏。他曾經是畢卡索、馬諦斯的朋友,在1910年開設畫廊「21號 甜蜜公寓」,然而1942年遭褫奪法國國籍,大半藏品被納粹洗劫一空。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Otto Dix《Leonie》,1923。圖/Courtesy of Trafalgar Releasing。

最後,故事帶到2010年,奔馳的列車上海關進行臨時突檢,乘客科爾尼厄斯•葛利特(Cornelius Gurlitt)被發現藏有父親希爾德布蘭•葛利特(Hildebrand Gurlitt),當時希特勒的「藝術商人」,大量私藏的藝術作品。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畢卡索《格爾尼卡》(Guernica),1937。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從1933年到1945年期間,納粹政權系統性的劫奪約60萬件藝術品,多數為猶太人所作,估計佔當時藝術品的20%,至今許多作品仍下落不明。希特勒統治之下的第三帝國時期開啟的不僅是一場軍事戰爭,也是一場文化掠奪—貶低、消除一切不符合德意志、雅利安人理念的文化物。該如何去定義誰為低劣的猶太人、誰為高貴的雅利安人,全權取決於納粹政府。

藝術不一定能啟發人們的思想或反映社會的複雜性與理念,許多時候畫作的展示背景牽動著人們對於畫的定義。畢卡索曾說:「畫作是戰爭的工具,是對付敵人可攻可守的利器。」而納粹德國正是以文化、藝術之名詆毀藝術,成為文化藝術的詮釋者。

電影片名看似暗示希特勒與畢卡索的糾葛,但事實上畢卡索當時卻過著相當優渥的生活,這反而襯托出片中流離失所、被奪去一切甚至性命的人們。電影的最後節錄畢卡索與納粹黨員的對話,他們在討論描繪戰時情景的《格爾尼卡》(Guernica),畫中肢解的軀體,觸目驚心的殺戮,是一位藝術家悲痛的哀鳴。

黨員說:「大師,這是你做的嗎?」

畢卡索答道:「不,這是你的傑作。」



導演克勞迪•歐波利的紀錄片「希特勒對上畢卡索—以及他人」,在美國於2018年3月上映。


--
【藝術好好看】希特勒對上畢卡索 : 一場藝術與文化的淨化
非池中藝術網,看精彩的藝文影音,讀優質的藝術新聞。非池中立志搭起網路讀者與藝術欣賞間的橋樑,我們深信,藝術能用最易懂的形式,用網路訊息即時與快速的特性,讓更多人欣賞與了解藝術,用藝術改變社會。


延伸閱讀
難以忘懷的違規浪漫!插畫家在畢卡索展廳裡偷放自己的求婚照
讓立體派變得真正立體!數位藝術家重現畢卡索名畫
技術不好?這可是向畢卡索致敬的刺青風格阿!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非池中藝術網 ------

非池中藝術網

騎圓周率單車Pi Bike上街!雙人設計師將π3.14實體化的數學單車

玩音樂就像玩積木,Tone Lab 帶你踏出混音編曲第一步

推薦閱讀

更多影音創作

更多非池中藝術網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