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畫廊主理人與英氣藝術家告訴你,什麼是足以代表台灣價值的攝影作品

攝影的真諦 說起台灣的攝影,你會直接聯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就讓亞紀畫廊的主理人黃亞紀及藝術家藍仲軒為此題進行一場跨世代的攝影藝術辯證。

說起台灣的攝影,你會直接聯想到什麼樣的畫面?是人民與警力對峙的政治新聞照,抑或是晴朗無雲的清新河堤,還是眼神堅定在 T 台走秀的時裝模特兒?這些於你腦中浮現的畫面,無一不與攝影的歷史演進、技術發展及產業架構有關,橫跨兩世紀的「攝影」於多數歐美國家已有專業的美術產業鏈存在,從攝影師的創作;藝廊經紀推廣;作品的展售典藏;大眾的欣賞及收購,這一項完整的產業架構在台灣的藝術市場現況是什麼樣的型態?我們又期許該項產業如何發展?

台灣攝影型態發展的系列提問,由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展策劃的影像視聽室邀請四位專業攝影師及藝術市場的相關人員親自解答,影像視聽室邀請到亞紀畫廊的主理人黃亞紀及藝術家藍仲軒進行跨世代的攝影藝術辯證。
國際畫廊主理人與英氣藝術家告訴你,什麼是足以代表台灣價值的攝影作品
位於信義路上的亞紀畫廊,是活在台北都市的我們心裡的一片綠洲,其創辦人黃亞紀於大學畢業後曾赴日本神戶藝術工科大學學習當代藝術與攝影,亞紀是一位藝術創作者,藝術產業就是她的信仰。經歷台北、上海、東京、倫敦等地的畫廊工作後,她便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於藝術雜誌發表當代藝術評論。

國際畫廊主理人與英氣藝術家告訴你,什麼是足以代表台灣價值的攝影作品
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的藍仲軒,是個英氣與底蘊流露於談吐間的藝術家,而立之年的他藝術閱歷深厚,曾與知名作詞人同時是藝術收藏家的姚謙對談、在芬蘭 Arteles Creative Center 及日本的 AIR3331 進行藝術駐村。

Q:在國際藝術市場上,「攝影」到底是否歸類為藝術的一部分?
黃亞紀:事實上在歐美國家從約莫 1960 至 70 年代,這十年間就已經很肯定「攝影」是一種藝術。當時的紐約現代藝術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策劃了大量的攝影展覽,花了 30 至 40 年的時間才發展成發展為當代藝術史,也造就了「攝影」進入藝術市場,剛開始典藏攝影師影像輸出的作品相當小眾,攝影的聲勢升高後成為所謂的主流。

然而亞洲藝術市場的發展就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一直到千禧年前後,藝術家、經紀及藏家才開始認真討論「攝影」是否能做為藝術品?大眾質疑,「攝影」這項創作媒材及其作品的可複製性相當高,所以沒有典藏價值,但其實是當時的亞洲攝影家在初期,還沒有限制作品版數的概念,產業跟藝術家的發展沒有完全對上的情況下,那些早期就在經營攝影創作的藝術家,在產業不夠成熟之前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並持續創作,真的非常執得尊敬。

Q:「攝影」這項創作媒材及其作品,在亞洲藝術典藏與歐美藝術典藏究竟有何差異?
藍仲軒:用攝影去執行這個創作目的的時候。其實都是藝術的呈現方式,有些攝影師以紀實的主題、有的則是以時尚的角度,創作並非是以商業或接案角度而產生的作品,是攝影師有一個想敘述的觀點,其發自內心以「攝影」的形式,使用單一或複合媒材創作出來的作品,如果以此角度切入亞洲藝術典藏與歐美藝術典藏市場,其實是沒有差異的,只要藏家認同及喜愛就能在限量的版數內收藏到攝影師的創作。過去台灣的藝術典藏市場比較常關注日本及亞洲的攝影資訊,但對於攝影專業領域的人來說,現在慢慢偏向歐美的攝影美學,也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攝影類型創作產生。

國際畫廊主理人與英氣藝術家告訴你,什麼是足以代表台灣價值的攝影作品
森山大道 「Pop Noir」|圖片來源:亞紀畫廊提供

Q:擁有國際視野、相關產業工作及求學經驗的二位,是什麼樣的力量牽引著你們回到台灣藝術市場?
藍仲軒:在紐約創作期間的感受很清楚,的確生活很精彩,但身為亞洲人只要創作主題是論述亞洲或種族主義,作品就容易受到大眾青睞,「但那真的是我想做的嗎?」還是因為生活在日日皆會面臨此議題的生活情境下,因東方面孔遭受歧視才產生的創作思維?美國對外的國家作為和對內的社會制度其實比台灣要來的「可怕」許多,在那樣的環境下,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局外人」。

黃亞紀:我離開紐約的時候,我的身分跟仲軒一樣還是藝術家,我才與他分享我離開的原因正是跟森山大道一句話有關,他曾說過自己之所以長居在日本的原因,是因為那邊才有他想要拍的東西。這也正是我離開紐約的原因,當時我就跟自己的老師說:「這邊沒有我要拍的東西了,所以我要走了!」我並不覺得我們離開歐後,在台灣生活會是件容易的事情。當你站在這塊土地上,你反而對這塊土地要有更大的責任,同時你又必須要了解國際,面向海外的眼光及市場,端看這樣的工作量其實是比旅居在身為國際城市的紐約又更為繁重。

Q:二位將如何期待未來「攝影」在藝術買賣及收藏市場的樣貌?
藍仲軒:有人跟我分享,當別人無法接受你的藝術的時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真的做的很爛,或者是你真的在做自己想做的部分,創作是一個意識投射的出口,屬於超現實的領域。我最希望的是未來能有一個屬於台灣的文化價值,是將台灣的美學包含其中,而非是我們要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人物或風景來告訴世界這是台灣。

黃亞紀:每個國家的藝術家都在作品裡面呈現「Where is he/she from?」就是他從哪裡出生的,這是一件足以構成一位藝術家的重要價值。台灣的影像創作者面臨著產業上的困難,比如從相機、拍攝、後製再到印刷這些過程,或許無法像國外那麼完美,因此會發現市場上的作品質量不一的情況,間接影響到客人對市場的信心,但這些都不影響我,推動我經營畫廊最大的核心動力就是,我不相信台灣會沒有一個能與國際畫廊競爭、平起平坐的品牌,所以我致力要成為這樣的畫廊。

國際畫廊主理人與英氣藝術家告訴你,什麼是足以代表台灣價值的攝影作品
森山大道「Light Comes Again」|圖片來源:亞紀畫廊提供

相隔世代的兩人共同討論「攝影」在當代藝術裡的價值,因為擁有相同的信念,想讓作為台灣人的攝影藝術價值提升,在彼此發表意見的過程中激盪出相當令人敬佩又迷人的火花,更多的訪談細節,邀請讀者走入今年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展的特別策劃的展區「影像視聽室」觀看更多的訪談細節。


 

本文經友站 FLiPER授權,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FLiPER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台北登場!6公尺沉浸巨幕投影莫內、雷諾瓦等18位印象派大師畫作

董陽孜《讀衣V》台北華山開展!5位台灣設計師玩轉「至大無外」書法文字藝術時尚

推薦閱讀

更多攝影集

更多FLiPER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