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出身於日治時期台北大稻埕的畫家洪瑞麟,因描繪礦坑與採礦工人聞名而有「礦工畫家」的美譽,今年適逢其110歲誕辰,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策劃《掘光而行:洪瑞麟》,自3月19日至7月31日展出,其作品一直是臺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因此本次展覽也集結洪瑞麟各時期、多達350餘件的罕見速寫及創作精華作品!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自由的野武士展區

《掘光而行:洪瑞麟》以洪瑞麟的長子洪鈞雄所捐贈的藏品為基礎,展開為期4個多月的大型個展,讓民眾一窺洪瑞麟筆下所描繪近百年前的台灣人物與地景風光。1912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洪瑞麟從小藝術啟蒙來自擅於畫梅的父親洪祥海(字鶴汀),亦曾入日人稻垣藤兵衛創立的稻江義塾接受基礎教育,甚早接觸人道主義的薰陶,開啟對關懷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米勒、梵谷之關注,透過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現其早慧的繪畫天賦。年輕學畫時期,他經常在大稻埕、臺北近郊與淡水進行水彩寫生,直接從自然中觀察環境,如本次展出作品《帆船》、《大稻埕民家》,深受英式水彩畫風影響,引領18歲的洪瑞麟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堅持初心,追求藝術不懈。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大稻埕民家》,1929,水彩、紙,‭ ‬23.8×32.7公分,呂雲麟紀念美術館典藏。圖像由呂雲麟紀念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背面註記模寫了ミクラレチェロ(米開朗基羅),透過洪瑞麟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顯現其早慧的繪畫天賦。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1924,鉛筆、紙,23.8×15.2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帆船》,1930,水彩、紙,38.5×54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桃李春風展區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勞動者的感悟展區

本展以《自畫像》、《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臺灣風土,18歲的洪瑞麟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堅持初心,追求藝術不懈。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自畫像》,1932,油彩、畫布,44.5×36.5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父親像》,約 1933,油彩、畫布,39.5×30.5cm 公分, June Hung 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洪瑞麟1932年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不同藝術思潮的洗禮,並受官展體系之外的新興美術運動,與獨立美術團體如春陽會的在野精神影響,札根風土民情、勞動階級的謳歌,從作品《日本貧民窟》表現東京社會底層的生活樣貌,佐證他對普羅美術思潮的相映。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日本貧民窟》,1933,油彩、畫布,73×91.5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巨幅畫作《山形市集》呈現出洪瑞麟對於「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感動之情懷,描繪在冰天雪地中,山形當地農民艱辛維生的情景。留日期間每年往返臺、日之間,多次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與臺灣總督府美術展,傳達出他對臺灣土地的濃郁情感。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山形市集》,1937,油彩、畫布,120×162 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1938年回到臺灣後,為了擔負家計,也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受邀至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30餘年的工作生涯中,記錄礦工的生活點滴成為礦工日記,洪瑞麟以一副筆墨勾勒礦坑中最真實的人性光輝,透過《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或經典的《礦工頌》等畫作,遒勁的筆觸速寫他的夥伴肢體勞動的美感,呈現「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顯露出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礦工之頌場景照

洪瑞麟深刻體驗採礦工作的危險辛勞,為臺灣1940年至1970年代的礦業黃金歲月,留下珍貴的紀錄篇章,因此他曾提到:「這一切都強迫我必須用最簡潔的筆觸,將他們駝了的背、長久勞動而畸形的關節,整個身體因用勁而誇張的線條,真實的速寫下來。」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臥像》,1934,油彩、畫布, 60.5×80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坑內工作》,1954,水彩、紙, 27.4×39.2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長凳上的四位礦工》,1957,墨、淡彩、紙,39.8×55 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敬業勤勞的阿坤伯》,1959,墨、紙,34×23 公分,國史館典藏。圖像由國史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坑內工作(地底之光)》,1956,油彩、紙,32×23 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1965,油彩、畫布, 63×86 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除了礦工之外,原住民也是洪瑞麟創作中獨特的人物題材。早在1930至1970年他便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並在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同時,洪瑞麟1964年受邀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素描、水彩、油畫,藉由東方水墨與毛筆,加上西方的粉彩,運用中西合璧的媒材描畫裸女,他曾說:「畫裸女的心情跟畫礦工不一樣,一邊是很激烈的,裸女則是比較寧靜、安靜的實體,是很大的對照。」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原住民婦女》,1972,水彩、紙,32 ×25公分。白省三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長年處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使洪瑞麟特別嚮往陽光,晚年他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如願與終年明媚的陽光為伍,從作品《彩霞滿天》或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可見他離開黝暗地底後的天光雲影,成為藝術家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本展透過洪瑞麟的眼與筆,結合文獻、照片、影音紀錄及首次播出的自述影片(1990年代錄製),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以及礦業歷史等大時代脈絡,進而交織出臺灣現代化進程的時代縮影。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彩霞滿天》,1982,油彩、畫布,65×91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朝妝》描繪1934年丁韻琴為坐在有靠背扶手木椅上的洪儷仙梳頭髮的情景,運用幾何線條與單純明亮的色彩組成畫面,人物服飾、家俱形式、陶瓷花台皆有十足的臺灣風味,為本展亮點作品之一。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亮點!礦工畫家筆下勞動者生命光輝、台灣美景畫作
洪瑞麟,《朝妝》,1934,油彩、畫布,91.5×72.5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私人藏家及家屬洪鈞雄提供。

掘光而行:洪瑞麟
時間:3月19日至7月31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 & 2B

資料提供|北美館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email protected]

DaMan Staff

全家X馬祖國際藝術島聯名!馬祖老酒風味拿鐵、香腸、紅寶石炒飯登場

玩轉光影的紙雕城市!日本藝術家柴田あゆみ結合自然神性的絕美紙雕

推薦閱讀

更多平面繪畫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