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逛不完的展覽活動,從動漫、藝術、玩具、音樂會、野餐日、藝術節等,在台灣各地綻放活躍著,然而在這些歡樂的活動背後,有一群辛苦的工作人員和策劃單位絞盡腦汁運籌帷幄,為的就是豐富我們台灣人的生活和靈魂!

2015 年即將來到尾聲,CityTalk城市通 網站特別邀請到 KKBOX 副總經理暨 Citytalk 城市通創辦人郭詩宏,和讀者分享他所觀察到的活動市場脈絡,也整理了一份《2015 年網友票選 TOP5 熱門展覽》圖表,以「展覽」、「休閒」、「音樂」、「表演」和「運動」五大類型區分,一起來看看你參加過哪幾個吧!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英國詩人 John Donne (1572 –1631) 曾言:「沒有人是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

這是個人際日益疏離的時代,也是充滿寂寞商機的時代;娛樂項目選擇過剩的社會,吸引消費者目光的誘惑太多,泛濫成災的資訊流,切割過細的分眾市場,看起來選擇無限,人們能參加的其實有限。倘若可以藉由「活動」此一觸媒,認識志同道合的新夥伴,從線上走到線下,在現實生活中的場域產生交集,結伴參與,創造人生經驗與回憶,不正是「體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Q1 就您的觀察,當今活動特色跟往年有哪些不同?

參與式、體驗式的活動更多了。主辦單位主導的成分降低,逐漸讓參與者成為活動的重頭戲,甚至在離開現場後可以帶走一些紀念小物件、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這就活動轉型的意義和價值。儘管活動的樣貌和輪廓對大眾而言還不夠明確,但可以觀察到「質」正在改變。這一兩年興起的創客(Maker)風潮,以及愈來愈資訊透明、原始碼開放的產品,就是科技網路發達,一般人無需再全然仰賴專家,這也算是多元的呈現,因此活動溝通的角度和面向也要跟著多元。Citytalk產品發展向來跟社會脈動息息相關,身為國內活動平台的領頭羊,必須更早一步迎向這樣的改變,這就是我們團隊持續努力的事情。


Q2 XX生活節\藝術節\音樂祭\市集,層出不窮,是否會瓜分市場能量與消費者注意度?

跟風是台灣人的特性,看到活動舉辦成功的例子也會想跟著辦類似主題的,但我認為數量上並未特別增加,因為全台辦活動的場域有限,除非興建了新的展演空間,否則在原有場地檔期滿的狀況下,整年可容納的活動數目不會太多。加上每個活動著眼的目標群眾未必會是同一批,因此不會有「過滿」的問題。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Q3 主打卡通漫畫的展覽往往熱銷,您覺得這反映了什麼?

會讓人們從眾的東西總是受歡迎。有了基本盤粉絲,用大家本來就熟悉的符碼稍微加工包裝一下,很容易就能衝高人氣。即便所費不貲,只要主題知名度夠高、有票房保證,無論是策展單位或消費者,都還是願意買帳。


Q4 活動是生活的調劑,除了小確幸, 對於參加活動我們還能有哪些期待?

活動不需要成為生活最主要的部分,但可以帶領自己朝向某些方向前進,甚至改變生活型態與內容,甚至探索以前並未接觸過的領域。依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的需求不盡相同,所以會有這麼多主辦單位提出豐富多元的活動,去滿足市場多樣性的需求;活動尤有甚者,還會為消費者創造連自己都沒想到的新需求。

Q5 資訊過量、活動五花八門的時代,主辦單位應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成功觸及目標消費者?

現在無論是Facebook或Google下廣告都能做到,Citytalk同樣透過觀察用戶在網站上的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甚至聚集興趣喜好相近的用戶揪團一起玩。正因為資訊氾濫,所以主辦單位在行銷預算規劃上,不少還是採行傳統方式(例如售票網站、平面媒體宣傳、 人際口碑)。但不管是什麼行銷工具或管道,主辦單位自己要先釐清活動定位與市場區隔,再加上Citytalk歷年來累積了大量使用者,透過聚眾連帶效應,便得以發揮借力使力的效果。Citytalk多年來一直在為全台活動資訊曝光把關,會出現在網站上的活動內容都經過篩選、過濾,因此有一定的受眾信賴度;用戶不會覺得在網站上列出的活動有大小、主次要之分,如此一來就可以做到「長尾溝通」,相對小眾的活動若在Citytalk上架,會比在其他管道曝光來得更有效,能見度也更高。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Q6 Citytalk除了活動資訊的集結,在活動的厚度與興趣同好的經營上,您是如何思考這塊的呢?

在創站之前,台灣一直沒有一個主要在溝通活動資訊的平台,官方、民間或主辦單位的活動曝光都散落在各處,但在民眾對於要從事什麼活動還不夠明確清楚的情況下,究竟能從在哪個資訊綜合平台找到自己可能有興趣的項目?加上活動有其時效性,消費者很可能在接收到相關資訊時,才發現活動早已結束。因此Citytalk創立之初,就想解決資訊傳遞碎片化的狀況。團隊搜羅全台公共活動,提供用戶分門別類瀏覽,有效在活動舉辦期間內參與,以免有錯過的遺憾。

雖然累積了大量活動資訊,但仍流於短小輕薄的表面層次(例如列出時間、地點、基本內容),所以團隊今年開拓了內容頻道「Cityzine 城市誌」與APP「Citymate 同伴」,希望讓用戶有不同角度看待活動,為多元受眾做出各種層級的溝通,在線上做交叉溝通,觸及範圍更廣大的用戶群。我們團隊試圖協助讀者多瞭解活動內容,累積興趣厚度,會比原有單純的資訊傳遞,帶出更多深層意涵。

從「體驗經濟」來看,活動就是最好的註腳,因為活動強調參與、體驗、互動、分享,由於每個人的背景、知識、性格、經驗都不同,從活動體驗到的心得感觸都不會一樣。現在很多活動走「共創」路線,不若以往固定無變化,展出內容未完成,必須透過入場觀眾參與,模樣直到展期結束前才塵埃落定。

生活的原點從自己開始,再來才是進一步跟他人互動。整天待在家裡不會產生交集,必須要走出屋外,活動旅程才正式開啟。Citytalk希望溝通現代人發展學業、工作之外的興趣,讓生活更豐富而精彩。因此活動和興趣之間的連結、主辦單位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是Citytalk秉持的經營原則。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Q7 Citytalk除了活動資訊的集結,在活動的厚度與興趣同好的經營上,您是如何思考這塊的呢?

大多數人對於興趣或活動的輪廓不一定很明確,因此難免會從眾,所以我們就在思考:有沒有可能讓興趣相近的人群的彼此接近,一起去參加共同喜愛的活動?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媒介,給自己一次機會、透過活動認識新朋友,Citymate就是在做「破冰」和「觸媒」,促使社交行為發生在活動之前,這樣人們參與活動會更有執行的動力。開發相關APP就是希望從表面到多元、從平面到立體、從線上到線下,透過社交服務協助用戶找到同好,這是團隊接下來的目標。

更多 2015 年的活動回顧,可到 CityTalk城市通百大活動賞 看更多喔~~~
 

--
【圖表分析】跑活動跑成精?回顧 2015 年台灣人最愛哪些活動!
CITYZINE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延伸閱讀
人山人海留下滿山滿谷的垃圾:音樂節過後攝影
【台灣音樂祭借鏡】啤酒罐創意,擊退酒駕垃圾減量
重返音樂的原始的流動樣貌-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CITYZINE 城市誌 ------

城市誌

三年時光、五張木片版畫,套色印刷出滿山翠綠的美景

在羊毛氈的世界裡,連杏鮑菇都可以這麼這麼萌!

推薦閱讀

更多網路潮流

更多城市誌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