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脫離軍管戰地政務30年,馬祖卻好像與軍事基地標籤再也分不開,數十載歲月流逝,這片做為戰地前線的小小島嶼,持續保有獨特人文、風土歷史,以及那令人癡醉的天然景致、建築風情;對山治計畫策展人林怡華來說,踏上馬祖來趟「藝術當兵之旅」,無疑是人生難忘時刻之一,其帶領7組藝術家團隊的「地下工事」馬祖國際藝術島展覽計畫,更是與過往馬祖77據點(七七據點)重新貼合,轉化馬祖今昔所承載的軍事風貌。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36年戰地政務時期共在南竿創建了95座軍事據點,如今多數轉型成民宿、觀光景點使用,而其中位處南竿西北角的77據點,擁有如戲劇舞台般的層次感,則可望成為嶄新藝術基地使用。林怡華表示人們常說馬祖是台灣的離島,然而對在地人來說,望向海的彼端,台灣也可以是馬祖的離島,其實是一種相對的空間概念,因為不熟悉的遠望所造成的視差。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將計畫定調為「地下工事」,原本是泛指地面以下修建具防護性能的地道、防空洞作為主題,除了在意象上點出馬祖高度密集的軍事坑道所部署的戰地地景,也進而去回望蟄伏於地下的身體勞動以及逝去的文化意象。展覽透過拾尋地方文化符碼與軼事,跨越分歧找到連結彼此的敘事,帶出「地下工事」之於當代的意涵與想像。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想踏入77據點,得沿著小徑引道通過一道道迷彩城門,再到緩緩步入黑暗的地下坑道,霎時會有墜入時空光廊的感受,彷彿能想見這裡曾經所擁有的軍中生活風景。儘管軍管時期並未真的發生過戰爭,然而冷冽緊張氛圍仍然壟罩整個馬祖,可想而知,當時軍人要在這坑道完成一件件「地下工事」該有多麼克難;本次展覽將4件「地下工事」藝術作品隱身無盡蔓延的坑道,引領人們用另一種視角走過曾經的軍人日常,重新體察對地下工事的當代想像。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多年前進駐77據點,將其作為創作基地的馬祖在地藝術家曹楷智,將廢棄坑道重新轉譯為藝術家工作室與交流空間,更不忘將自身創作的能量投入於在地發展的理想性。本次他帶來「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親自拿起鐵鍬挖土,體驗士兵在黑暗中體力勞動的無盡過程,也象徵此次對馬祖的藝術翻土。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加拿大藝術家Liam Morgan的作品「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透過冷色調的機械光束照射植物,映照出過往在坑道極為不正常的生活狀況。沿襲藝術家在過往創作中所關注的孤立、人造自然景象議題,本次作品正是對台灣過去和現在的地緣政治處境的觀察。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將植物安置在不見光亮的在地下坑道,利用人造光線與水源澆溉以維持其生命系統,隱喻過去戰事期間坑道內士兵的生存樣態,深探人類隔離之概念及身體對應內外空間的關係,透過移動行走與燈光裝置所產生的無意識敘事,開啟了身體之於地下空間的多元感受。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坑道裡的射擊哨口,如今成了展示藝術作品的空間,藝術家丁建中的作品「靜候之景:馬祖列嶼」,一一陳列著馬祖列嶼幾處在不同時間望向海面所採集的影像。然而想要完整看清攝影,可得挑浸潤在霧裡的時間;作品為乳白感濕油墨印刷之平面攝影,透過裝置反覆以水霧浸濕,將隨濕氣浮現又隨之消散,如此意象,正如同馬祖居民眼中的日常,似乎都透著一層潮濕的濾鏡。策展人林怡華也表示觀賞這件作品的最佳時機,正是罩上一層霧的潮濕馬祖。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身為小小海島,馬祖的生活與「水」的關係極為密切。其中關於「水流屍成神」的有應公信仰傳說更是不下少數,早期漁民發現遇海難的浮屍,會撈捕上岸並且妥善處理進行安葬,隨著神蹟的出現,會從水流屍轉化成為地方鄉土神,包括具代表性的西莒威武陳元帥、南竿梅石高總管、福澳林大姐、北竿楊公八使,以及媽祖信仰都在此沾染近似色彩。因此藝術家陳飛豪帶來「水流之神」,透過檔案影片、自撰文字與紀錄性影像等結合影像裝置形式,讓坑道成為地下坑道電影院,藉由影像探索該風俗背後的文化想像與在地意識。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除了77據點外,在南竿山隴排練場中則有藝術家劉致宏所帶來的作品「漁火」,利用轉化後的東引、東莒兩座燈塔閃爍訊號,搭配四鄉五島採集而來的沙,用10天時間現地繪出1500條黃魚在海裡群游景象,呈現過往馬祖漁民「聽音辨位」尋找魚群的特殊漁業文化。燈塔的,述說早期漁民「聽音辨位」尋找魚群特殊文化。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位於珠螺村的軍人紀念公園,藝術家廖建忠以列島上稀有的原生種植物,俗稱「彼岸花」的紅花石蒜為主角,透過仿生榴彈砲砲管,將之轉化為枝幹,頂上開散花葉相見的紅花,象徵卸下前線使命後持續綻放嶄新的未來意象,在往昔與未來、山風與海景聚合之處,綿延著過去的思念轉身眺望不再失落的故鄉。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本次唯一亮相北竿的作品「採光」,則是藝術家邱承宏藉由雕鑿毀壞原本的物理空間,同時重建出過去某個日常片刻的輪廓。他以地下軍事設施的室內窗景為依據,重新將窗外的植物風景為構圖雕鑿在空間的牆面上,藉此疊合跨時的印記,不同時空脈絡的物質、光影與角落相互成為彼此共生的形體,創造出一處另類的歷史風景。
馬祖南竿77據點化身「地下工事」美術館!走進水霧畫廊、坑道電影院7組藝術創作

馬祖國際藝術島以一扇扇觀海景框作為登島識讀馬祖的請帖,想感受醞釀許久的島嶼轉身,正是啟程的時候。看更多馬祖國際藝術島介紹
 
馬祖國際藝術島 地下工事
日期:2022/02/12-2022/04/10
展出地點:南竿77據點、南竿軍人紀念公園、南竿山隴排練場、北竿后澳民宅
官網

攝影|Ian Liu
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山冶計畫

 

IanLiu

馬祖國際藝術島「迴島嶼吧」亮點!東莒路上藍眼淚、擺暝信仰土偶、限定美食

鋼琴裡藏著特色建築?藝術家Charles Brooks捕捉古典樂器內的「音樂建築」

推薦閱讀

更多看展覽

更多IanLiu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