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還記得去年從美國西岸傳來的設計捷報嗎?設計師姚彥慈以失智族群為發想而設計的《Eatwell》餐具組,擊敗各路好手,一舉奪得史丹佛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設計競賽首獎,並在美國募資平台募款成功。

事隔一年,這回終於有機會和這位年輕女設計師相見,她正忙著和工廠聯絡、溝通,並預計近期推出《Eatwell》餐具。到底姚彥慈的設計夢是從何時萌芽,又為什麼選擇為失智者設計餐具,隻身在美的她如何看待設計市場,有什麼策略或技巧推廣這項產品?快一起聽聽姚彥慈的設計旅程吧。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Eatwell》是一套以失智族群為發想而設計的餐具組,透過良好的進食設計改善患者飲食狀態。同時,它也可以應用至其他族群,像是中風、視覺障礙、肢體障礙或幼兒。(Photo Credit:Eatwell)

對姚彥慈來說,人生所出現的事件似乎環環相扣,說起與設計的相遇,得從幼年開始,由於媽媽是美術編輯,進而啟蒙她喜愛「美」的事物,甚至立志成為設計師。大學時期修讀社會系,畢業後決定完成夢想,並申請舊金山藝術大學工業設計所(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簡稱AAU)。透過紮實的課程和實作,理出自己的設計思維,而姚彥慈也發現這與過去所讀的社會學相似,都是透過日常生活觀察,挖掘「需要」,再進一步解決、改善現有的問題。

畢業後的她,一面成立工作室,一面參加新創聚會,同時與照護人員和病患交流,繼續發展她在研究所設計的餐具組《Eatwell》。在因緣際會下,她參加了史丹佛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並獲得首獎,除了造成廣大迴響,也加速實現她的夢想。到底姚彥慈如何在美西研究、進行設計思考,就讓我們從《Eatwell》開始聊起吧!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Q:你曾說設計是從觀察日常生活開始,《Eatwell》餐具組也是這樣孕育而成的嗎?

A:對呀,對我來說家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看到外婆為失智症所苦,加上吃飯是每天必做的事,為了想幫助她更容易進食、攝取更多營養,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想為她設計一款餐具。另外,透過研發過程的探訪,也看到不論是照護人員或患者碰到的障礙,這些因素加起來就讓我更確定這個族群很需要幫助。


Q:當初這件作品是因外婆而設計,後來外婆有體驗過嗎?

A:其實,外婆在我進行設計 1 年內就過世了。但是即使她已經過世,我還是很想繼續這項計畫,而且反而覺得應該要更早計畫才對。

剛開始的我沒有那麼積極,更多時候只覺得無能為力,認為自己能做的有限。後來,當我投入這項計畫,我發現即使不是醫生,但如果我能對醫護人員及照顧者有更多了解,那麼對患者的幫助也跟著提升。

研究過程,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碰到問題再想解決方法,比較少人會想如何避免,當我看研究報告後,我發現很多事是可以避免的。這次採訪我告訴自己不要哭了,我跟外婆說好,之後製作完成會帶去給她看。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為了更深了解「長者」族群,除了參加相關年會、照護者互助會和閱讀文獻,姚彥慈也做足了功課,藉由陪伴,一面觀察、一面傾聽長者的需求和感受。(Photo Credit:Eatwell)

Q:為一個特殊族群設計實在很有挑戰,妳當初花了多久時間進行設計前的研究?

A:一年有喔。在那期間像是閱讀文獻等,都是建立設計的背景知識。有一次我為了想跟某醫生見面聊聊,甚至得先閱讀他的著作,作足功課,才有機會得其門而入;還有我也參加像是長者年會、照護互助會等失智症支持系統,了解照護者實際的經驗和患者的感受。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憶起複賽當天,姚彥慈也興奮地分享當時狀況,由於之前有許多在眾人面前簡報的經驗,也讓她能不疾不徐地面對評審,精闢的傳達《Eatwell》的特點。({Photo Credit:Eatwell)

Q:可以分享你參加史丹佛長壽中心設計競賽的過程嗎?

A:我看到比賽資訊的時候非常興奮,立刻寫信詢問主辦單位。參加競賽的人真很多,包括史丹佛、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學生都有參加等名校學生都有參加。到最後,只有 7 組進入複賽,而且每組只能呈現 10 分鐘。參加這場比賽對我來說是絕佳的機會,前一晚還高興到睡不著覺!比較有趣的是,主辦單位在賽前還擔心我準備的投影片頁數太多,再次跟我確認。

參賽前,我已在不少人脈建立的場合和新創公司的聚會中,分享給很多人聽過,所以覺得比賽當天我覺得呈現地很完整。我總共花了 8 分半鐘講解完,剩下最後 1 分鐘讓他們提出問題。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這幾年,姚彥慈帶著旗下的鎮店之寶《Eatwell》參加不少新創聚會,建立人脈,推廣設計,像是今年5月,她在全球創新平台Aging2.0簡報(如上圖),去年也飛至韓國參加泛亞論壇(上上中圖)讓《Eatwell》在各地的曝光度大增。(Photo Credit:Eatwell)

Q:那麼,獲得設計首獎後,妳的資源有變多嗎?

A:對我來說得這個獎就像贏樂透(笑)!

雖然我之前為這個設計努力很久,但還是缺少呈現的平台。史丹佛長壽中心除了是一個致力於老化研究的學術單位,還有一點很強的,就是人脈廣闊。這個比賽,他們邀請許多有名望的單位,包括長期在長者產業深耕的權威,因為他們比較了解該行業的生態和設計的潛力,除此之外還有 google 、可口可樂等集團也在其中。對我來說,這個比賽就是將這些人集合起來,讓我能在眾人面前介紹《Eatwell》。


Q:除了這次獲獎曝光,在美國你還用什麼管道讓自己的設計被看見?

A:我一直都想盡各種方法希望《Eatwell》可以被看見,因為我相信真的有這個需求。我投入在這項設計很久,也想要更進步,不論是拿到回饋,或是修正意見也好。

主動出擊的時候,多少都會遇到挫折,例如,你寫信的對象很忙,不會回覆你。但是基本上,我看到任何人就會盡可能地聊《Eatwell》,我相信就算不是在這領域的人,有時也會講出語出驚人的話,也會讓我驚覺:『這點我怎麼沒想過!』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不得不說,工業設計師完全是集許多技能於一身的職業,對他們來說,要經過不斷試驗、調整,才能有最好的作品,但事情還沒結束,後端的行銷和募資也是一大作業!(Photo Credit:Eatwell)

Q:在美國有許多女工業設計師嗎?你覺得成為工業設計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A:美國比較少女工業設計師,要成為工業設計師除了需要體力很好(說白一點是在賣命),還要格外細心,而我身為外國人,最重要的就是具備良好的英文溝通能力和人際手腕,像是 presentation ,如果能以「故事」呈現,就會有趣一點。

其實設計師沒有大家想像中光鮮亮麗,尤其是工業設計師,我的學校最操的就是工業設計跟建築系,工業設計的涵蓋範圍較大,要做模型、蓋 3D、要有好 idea,要想 marketing、要講故事,要了解生產規則、估價等。


Q:在亞洲做設計跟在美國有什麼不一樣呢?

A:在美國有很好的一點,就是人們比較不會判斷他人的想法,或是斷定某人的作品是失敗品,他們相信事情一定會有轉捩點。

在亞洲,大家「比較」的心態居多,更多時候是踩著別人往上走(當然,也有不是的例子)。但是在美國,大家都滿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雖然也有可能被嘲笑,但是他們不會因此斷定某人的作品是失敗品,因為大家都知道這都是發展和成長的過程。說不定某人的設計很有潛力,一旦投資者願意支持,加入不少資金和人力後就會一躍而上。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為了改善失智長者的進食狀態,獲取更多營養,在餐具設計上更要從小細節著手,每樣餐具都是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討論設計而成,姚彥慈也曾透露這真的是嘔心瀝血的作品,運用課業與工作後的時間研究,讓她幾乎沒有自己的人生(誤)~(Photo Credit:Eatwell)

Q:《Eatwell》預計什麼時候生產,預計生產多少件?

A:我每天都在催廠商,現在已經在最後階段,也收到最新試模。有鑑於成本考量,我們第一批大概會生產幾千個。


Q:所以之後會推出餐具組的每一件餐具嗎?

A:第一批目前只會生產 8 件餐具 ,我們還沒有生產《Eatwell》的托盤,雖然有很多人詢問,但是由於設計成本等因素,我們還在克服、考量中。


Q:這件作品在全世界受矚目,有預計在台灣販售的計劃嗎?

A:我們主要會在《Eatwell》online shop 販售,歡迎有需要的人訂購。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為避免太多鮮艷顏色干擾失智長者用餐,姚彥慈也建議照護者能詳細閱讀說明,讓患者在進食過程中使用單一餐具;而現階段她和團隊仍繼續思考托盤的設計,使之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Photo Credit:Eatwell)

Q:有什麼小提醒給未來《Eatwell》的使用者?

A:我們不建議將很多五顏六色的餐具都放在患者面前,因為過多顏色會導致患者分心,而沒有辦法專心飲食。因此,我們鼓勵照護者一次只要將一至兩個餐具提供給患者使用,這樣才能有效達到促進進食的效果。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Eatwell》的現身造福許多長者,而姚彥慈也說,不是所有問題都得靠設計解決,這或許也能讓設計迷好好思考設計的初衷。(Photo Credit:Eatwell)

Q:我們發現像《Eatwell》這種幫助人的設計(有些人也稱為社會設計),在台灣似乎較少設計師從事這類開發,你有什麼看法嗎?

A:社會設計一直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範圍有點廣。其實也不需要定義這件作品是不是社會設計,只要思考這件設計會影響哪些族群。

我覺得台灣比較少人願意設計,可能是因為市場太小了。當產品數量多,成本自然會降低,使用者也較有能力購買。除非設計師能找到國際間共通的問題,不然針對台灣的市場開發設計品,其實比較難做大。


Q:最後,請妳鼓勵同樣想以設計幫助他人的台灣設計師。

A:幫助人有許多種方法,不一定要靠設計才能達成。例如,募款、捐款等。

如果想把自己歸類為「做好的設計」,來幫助某些族群,也不一定要投入社會設計,比如 iphone 不是社會設計,但它的出現確實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那這樣子,算不算幫助他人呢?

我們必須要承認「設計」沒辦法解決所有問題,或是有些情況根本不需要設計。當我在長照中心發現失智長輩常穿反衣服時,到底有沒有必要為了這件事情打造機器人幫他們穿衣?或許,建立一套服務方式,請鄰居幫忙也可以,而這樣的思考,可能有助大家思考產品設計真正的目的。


--
【設計大人物】為愛設計,《Eatwell》誕生!一探設計師姚彥慈在美國的設計冒險
以設計洞見未來,掌握全球設計與建築的趨勢脈動。

 

延伸閱讀    
專為年長者設計的餐具 - 台灣設計師姚彥慈 × Eatwell
給規律飲食初學者的食量規劃盤 Annet Bruil ETE
偏執的用餐表現!單一食材使用限定餐具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MOT/TIMES線上誌 ------

DaMan Staff

【2015台灣設計師週】低調卻充滿格調生活好物-「 SHIANG 向設計 」

一千把純白雨傘打造室內雲頂藝術空間

推薦閱讀

更多台灣設計

更多DaMan Staff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