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說起「城南」,你想到的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嗎?只是那個城南在北平,台北的城南則主要指稱同安街、廈門街與牯嶺街一帶,但有趣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城南」,林海音都佔了舉足輕重的一角,也都寫下了美麗的故事。說起城南一區,這裡是台灣光復後文人與作家的匯集之地,不少出版社也聚集在此,自1950至1970年代,台灣無數重要文學歷史在這裡發生,可謂當時的「文學據點」,隨處的街角都可能是詩中的一景,余光中的〈月光曲──杜布西的鋼琴曲Claire de Lunc〉就有一句:「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即便在余光中搬離此地至高雄定居後,仍時常說起在廈門街的這段歲月。

而附近的牯嶺街,相信也是不少人舊時的記憶,1960到1970年間,乃牯嶺街舊書攤最為興盛之時,當時櫛次鱗比的攤位綿延整條街道,直到70年代後,政府為了整頓市容,將這裡的舊書攤遷至光華商場。如今的牯嶺街,只能從結束營業但仍高掛著的舊招牌看到舊書攤的影子,前不久到此一遊時,僅發現一間名為「人文書舍」的舊書店仍在營業,這也許是牯嶺街舊書攤最後的身影。

城南的另一頭,則靠近古亭一帶,這裡有大部份人較熟知的紀州庵,與就藏在師大夜市旁的梁實秋故居,它們皆為日據時代的建築,而後的命運也十分相似,在台灣光復後,皆曾作為宿舍之用,現在兩處都已是會固定舉辦展演活動的文化空間,想避開商業化濃厚的文創場域嗎?不妨可以來到這裡,與文化對談,與時光對望。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 梁實秋故居

師大夜市一隅的靜謐角落

民國41年至48年間,這裡是梁實秋先生來台教書時的第一個居所,充滿日式風情的一層樓木造建築於2011年修復完成,目前於空間內皆有固定舉辦之各式活動。來到這裡,別忘了一觀門口的麵包樹,它可是梁實秋先生移居美國後仍寫詞懷念的景致。

每週二公休;週一、週三至週日 11:00-17:30 
02-2363-4598
臺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 紀州庵文學森林

王文興《家變》一書的場景就在這

紀州庵原為日據時代聞名遐邇的河畔料理屋,由本館、離屋及別館所組成,目前僅剩「離屋」為現存古蹟。想坐在日據時代所建的日式長廊看向十多公尺外的百年老樹嗎?這是紀州庵才有的風景。

週二~週日 10:00-17:00
02-2368-8139
臺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15號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 余光中舊居

現為一般民宅

廈門街的這段寓居生活,蘊育了余光中老師17本作品。今年甫出版的新書《太陽點名》是老師的第20本詩集。「五小」中的爾雅、洪範出版社也都位於此巷內。

臺北市中正區廈門街113巷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 牯嶺街舊書攤

多少人舊時的記憶

當年戰後,在台日人陸續被遣返回日本,部分日本人遂將難以攜帶回國的書籍、字畫等物,在居所附近隨地擺攤求售,於是形成了「舊書攤」的雛型。而後,牯嶺街舊書攤的全盛時期為民國50年到60年,後因政策關係遷往光華商圈。

牯嶺街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 純文學出版社舊址

因道路拓寬,真正的「舊址」也不完全和現在的建築物重疊

台灣出版界有「五小」之稱的爾雅、洪範、九歌、大地及純文學,皆為文人所創設,目前僅林海音創辦之純文學出版社已歇業。林海音家中的客廳素有「半個台灣文壇」之稱的美譽。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


--
城南墨花香 深藏於巷弄間的人文薈萃
CITYZINE城市誌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大小趣味與行走方式,在這裡,不需要投票表決,也不用相互牽引,我們隨心所往、隨興所至,一個人說走就走。假使「生活」已經予你緊繃、忙碌與快速的聯想,不妨嘗試Enjoy Being Alone,相信你會更能在這樣的速度感中,建立自己的步調。


延伸閱讀
我讀故我在|圖書館正夯:四個你不能錯過的閱讀空間
天龍國假文青新興集散地:六張犁超潮der
台式文藝復興在府城


大人物噗浪」跟「大人物臉書」跟「大人物G+」 你....還沒加嗎?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本文經授權引用自友站 CITYZINE 城市誌 ------

城市誌

藥水造型 LED 燈讓你想起那個猛按紅水補血的青春回憶

你相信嗎?他用了1塊錢美金將一間銀行變身成世界最美藝術殿堂!

推薦閱讀

更多旅遊景點

更多城市誌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