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正式開展!自5月1日至10月17日登場的展覽,是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鹽田千春 Chiharu Shiota)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個展。此次11個展區一共展出6大沉浸裝置、100多件作品,從幼稚園5歲時其畫作、90年代早期創作直到近期,除了大型裝置之外,另外包括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以及舞台設計相關圖稿,全面性介紹塩田千春橫跨25年的藝術生涯。考量疫情,北美館也推出線上展覽導覽影片,以及APP語音線上導覽




千絲萬縷創作後的生命提問
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 in absence),是塩田千春多年來欲探討以及向觀者發出的藝術提問。特別是她度過曾與癌症對抗的那段歲月,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想要活著的決心,也藉著本次展出的藝術創作表達。走進展覽之前,與其想像成塩田千春本人的創作回顧展,不如用人生旅程概念形容更為貼近,看著小船、行李箱、鋼琴、微縮物件等日常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物品,一一勾勒出她心中所想的異世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藝術家塩田千春(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我的作品多是傳達內心的糾葛、無法表達的情緒,和那些難以形容我是誰的那種心情」因此由紅線或黑線交纏而成、鋪天蓋地貫串整個空間的大型裝置,可以說是塩田千春的代表系列。千絲萬縷勾勒出無法計數的線條,不僅暗指各式各樣的事物與錯綜複雜的連結,同時也在召喚我們思索存在的奧義。這些作品的底蘊,來自藝術家始終關注的生與死,以及一個根本的提問: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去向何處?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作品多以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而著稱,她探詢普世問題如身分認同、界線、與存在等,觸動觀者深層的情感,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皆為之著迷。本次展覽以她最為人所知,無數細線纏繞空間或物件的大型裝置為節點,企圖牽引觀者穿越無以名狀的雜緒念想,在她織羅出的維度中展開身心靈的旅程。

展覽副標名為「顫動的靈魂」,精確點出塩田千春無法言喻的內心衝擊,以及她希冀傳達這份洶湧感受的渴望。鑒於今日一切變化十分急速,價值體系也正不斷遞嬗,整個社會賴以安身的堅實觀點似乎已然消失,藉由塩田千春作品的深刻、敏銳,及其本質上引發共鳴的特性,本次展出必定能在我們回望這個世界之際,提供一股不可或缺的省思力量。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周邊商品公開!紅織網袋、手繪明信片等亮點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作品亮點
和東京森美術館登場的空間稍微不同,呼應北美館本身建築場域,《顫動的靈魂》展間由回溯塩田千春歷來創作生涯作品揭開序幕,從幼稚園時期的向日葵畫作《蝶倚向日葵》,一路到大學時期,皆透過紀錄照片及影片,追溯她如何橫跨繪畫、行為與裝置藝術,進而發展成多方位的創作者。而其中她以女兒的手翻玩的雕塑作品以及繪畫,則像是直接表明地告訴你,這個展覽會讓你沉思,卻也能稍稍獲得一些希望。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蝶倚向日葵》(攝影:Ikura Yang)

「我夢見自己成為一幅畫,思索著要如何在畫面中移動身體,才能成為一幅傑出的作品?身體表面覆滿油彩,讓我感到難以呼吸。那一夜,我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像是在澳洲大學作交換學生期間,她首次用身體投入行為表演創作《成為畫》(Becoming Painting, 1994),用畫布裹住身體並淋上紅色的瓷漆,自講究技巧的窠臼中獲得解放。行為藝術/裝置作品《從DNA到DNA》(From DNA to DNA, 1994)是她首度用線嘗試跳脫二維空間的創作,則為使她感到蛻變重生的轉捩點。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成為畫》(攝影:Ikura Yang)

塩田前往德國學習後,進一步嘗試身體表演的多種表現形式,行為藝術表演《嘗試.回家》(Try and Go Home, 1997)中,她赤身爬上斜坡面掘出的洞穴,滾落再爬上去,同時懷想遠方的故鄉,將無法回家的困境與自身不確定的存在,投射到作品中。《浴室》(Bathroom, 1999)是她第一件採用錄像呈現的行為藝術作品,藉由浴缸中滿是污泥的身體,表達「即便清洗也無法抹去的皮膚記憶」。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嘗試.回家》(攝影:Ikura Yang)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去向何方?》
身為展覽入口處的磅礡裝置藝術,一艘艘白色線船如同作品名稱《去向何方?》(どこへ向かって Where Are We Going?, 2017/2021),充滿魅影般氣息的大作,彷彿輕巧地為前來觀賞的你我引路,一同搭著無形的船隻航向塩田千春的創作世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去向何方?》,2017/2021,白毛線、鐵絲、繩子,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 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而這些交織於一起,沒有特定方向的白色線船,其實也象徵著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每個人每日所收發到的訊息漫天飛來,思緒紊亂。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去向何方?》,2017/2021,白毛線、鐵絲、繩子,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 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不確定的旅程》
充滿不確定性、孤獨漂泊之感是塩田千春代表性的創作語言,而符號除了萬千紗線外,「船」正是最常見著的意象,《不確定的旅程》(不確かな旅 Uncertain Journey, 2016/2021)以黑船骨搭配紅線交織出美麗震撼的景緻,從天花板綿延至地面的巨型紅線網,互相糾結在房間中,在過程中彷彿將彼此牽扯連結於一塊,串連起人與人之間,也串起人與宇宙之間關係,既然交融於一體,不如就一同朝往前路未明的旅程。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不確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屬框、紅毛線,尺寸依空間而定;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至於創作背後故事,其實是塩田千春小時候要造訪住在高知的祖父母,得先從大阪搭上船隻往返,在海上搖晃的船身,搭配迷濛白霧,反倒有點讓內心為之恐懼,而她玩轉了此意象,佈滿紅線的空間有如另一種鬼魅宇宙,讓人不禁往內心探究與這個世界的構成之情。而具有緊繃、糾結的毛線特質,亦像人際關係一樣,看似堅固實則很脆弱。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不確定的旅程》,2016/2021,金屬框、紅毛線,尺寸依空間而定;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內與外》
移居德國柏林生活的塩田千春,在2004年時開始蒐集廢棄舊窗戶打造出《內與外》(内と外Inside — Outside, 2008/2021)裝置。藉著作品思索即便在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後的現在,個城市仍然持續不斷的蛻變,每天都有不同的面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內與外》,2008/2021,舊木製窗 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KENJI TAKI 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an Liu)

但當她凝視著被丟棄在柏林建築工地上的窗戶時,不禁思及東西兩德分開28年的歷史,想到這些擁有相同國籍、說著相同語言的居民:他們如何看待柏林的生活,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度日。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內與外》,2008/2021,舊木製窗 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KENJI TAKI 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時空的反射》
《時空的反射》(時空の反射 Reflection of Space and Time, 2018)被包覆在立方體中,以鏡像反射而出洋裝,看得穿卻又被層層密麻黑線包圍。塩田千春如此定義創作,人類肌膚是我們的第一層皮,衣物則是第二層。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類的居住環境——那些包圍著我們身體的牆、門、窗,豈不成了我們的第三層皮?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時空的反射》,2018 ,白洋裝、鏡子、金屬框、Alcantara黑線,280 x 300 x 400 cm,由Alcantara S.p.A. 委託製作;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而仔細看這件作品,塩田千春施展了錯視魔法,兩個三角形組成的鐵架框,中間擺放著兩件白色洋裝,並安插了讓人視覺迷亂的鏡面,當你看向前方的洋裝時,是真是假,虛實難辨。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時空的反射》,2018 ,白洋裝、鏡子、金屬框、Alcantara黑線,280 x 300 x 400 cm,由Alcantara S.p.A. 委託製作;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靜默中》
塩田千春作品也多來自於親身生活體驗,《靜默中》(静けさの中でIn Silence, 2002/2021 )便是以9歲時鄰居家發生的火災做為概念,黑線纏繞的空間裡,擺著一台燒得焦黑的鋼琴,靜默力量十足,然而燒過而保存下來的鋼琴,即便殘破卻也證明「存在」著。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靜默中》,2002/2021,燒焦鋼琴、燒焦椅、Alcantara黑線,尺寸依空間而定,製作贊助: Alcantara S.p.A. Courtesy: KENJI TAKI GALLERY, Nagoya/ Tokyo;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外在化的身體》
命運走向終點,人消逝了,還會存在於他人腦海中的記憶呢?塩田千春將面對癌症病痛的挫折感轉化為藝術能量,《外在化的身體》(外在化された身体Out of My Body ,2019/2021)正是她治療病症的心情寫照,身與心變得支離破碎,而自己再也止不住這些無法駕馭的情感。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於是將身體四散攤放,和它們在心裡對話。將身體雕塑連結到紅線上,表達出這些情感,並賦予它們形體,這麼做似乎也同時摧毀了靈魂。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外在化的身體》,2019/2021,牛皮、青銅,尺寸依空間而定;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舞台設計作品
自2003年起,塩田千春陸續為九部歌劇和戲劇表演擔任舞台設計。她的創作向來以裝置為主要型態,「不在中的存在」則是她長期探討的命題。對她而言,歌者、舞者、演員們所「存在」的舞台空間,與展示作品的美術館是截然不同的語境框架,正因如此,在塩田擔任美術設計的劇場作品,可以看出表演者能積極的與舞台上的裝置產生關聯。#本展區不開放拍照。
 

《集聚—找尋目的地》
400多個以紅線綁住懸掛於空中的行李箱《集聚—找尋目的地》(集積―目的地を求めてAccumulation — Searching for the Destination, 2014/2021),其創作靈感來自她在柏林二手市集所購買的行李箱中,發現裡頭藏著一份舊報紙,不禁讓她想起陪著人們到處遊歷的行李箱,都埋藏著怎樣的記憶,所追尋的人生旅途終點又是何處。當看著堆起如小山的行李箱,眼前浮現的是它們背後的人們所過的生活。他們為何遠離家園,尋找他方?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集聚—找尋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馬達、紅繩,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攝影:Ikura Yang)

與東京森美術館不同的是,這次作品是由高處往低處排列而下,予人的視覺感受也有所不同。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集聚—找尋目的地》,2014/2021,行李箱、馬達、紅繩,尺寸依空間而定 Courtesy: Galerie Templon, Paris/ Brussels;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繫著微小記憶》
《繫著微小記憶》(Connecting Small Memories, 2019/2021),熱於收集微縮物件的塩田千春,這一展區最為童趣,而從各地收藏而來的小物件,也不乏有著過去其創作象徵,像是鋼琴、椅子等,而她也將紅線置入彼此牽起,呼應整個展覽敘事。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繫著微小記憶》,2019/2021,複合媒材,尺寸依空間而定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關於靈魂》
錄像作品《關於靈魂》(About the Soul, 2019)中,藝術家詢問一群德國學童:「靈魂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是什麼顏色?動物是否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是否會消逝?」等問題,召喚我們思索存在的奧義。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展覽亮點!集結黑紅織網裝置、繪畫等25年生涯創作
塩田千春,《關於靈魂》,2019,四頻高解析錄像裝置、彩色、有聲,3分14秒、5分2秒、3分10秒、4分54秒。 Courtesy: Höderlin-Grundschule and Museum Sinclair-Haus, Bad Homburg  展出現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臺北市立美術館,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攝影:林冠名)

線上導覽
由於疫情關係,北美館因應防疫政策配合休館,為了先讓藝術迷解渴,《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也可透過「北美館TFAM APP」,語音導覽上線參觀收聽。幾乎全展重點作品,都在APP裡面,以圖片、說明文字加上語音導覽呈現,設計貼近展場動線,有如個人隨身導覽員,且可以不限時地即刻收聽,即便是已看過展覽的人,也可透過遠端語音導覽,重溫作品靈魂深刻的顫動。

如果覺得語音配圖片不夠,北美館館長王俊傑也親自拍攝展覽線上導覽影片,10分鐘不只可以看見北美館真實佈展情況,也能夠聽見專業導覽,可稱得上是看展前搶先預習。



塩田千春
1972年出生,成長於大阪府岸和田市。1992年至 1996 年間就讀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院,主修油畫,並在雕塑系擔任村岡三郎(1928-2013)的助手,期間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的藝術學院就讀,並開始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十九歲時,塩田於滋賀縣立近代美術館觀看波蘭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卡諾維奇的個展,讓䭪動念起心,決定日後前往德國投身阿巴卡諾維奇的門下。

歷經一番波折,塩田終於在 1996 年抵達歐洲,進入漢堡美術大學就讀;隨後於 1997 至 1998年間,先在布倫瑞克藝術大學師從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又進入柏林藝術大學,接受瑞貝卡.霍恩的指導。此後,塩田以柏林為據點,活躍於各大雙年展、美術館及畫廊。自 1993 至 2021 年止,總共參與了三百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A、1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時間:2021年5月1日-2021年10月17日
欲知其他資訊請見台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Ian Liu
攝影:Ikura Yang
官方展場照: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延伸閱讀
專訪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的奇幻世界!窺探萬絲紅線織網背後的創作哲思
走進旅德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的盤絲洞!黑色絲線烏雲「數回憶 Counting Memories 」波蘭博物館展出中
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最新力作!純白線網「思緒之雲」浮現柏林 Gropius bau中庭

追蹤大人物
大人物FB大人物IG大人物 Telegram

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歡迎寄至 [email protected]

IanLiu
IanLiu

大人物網站主編,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延續通透的素雅!Studio Adjective 設計香港工業風咖啡廳

小心,別踩到我!自然融入景色的毛衣穿搭系列

推薦閱讀

更多設計大人物

更多IanLiu

大人物 大人物小明

多讀一篇生活靈感